【致敬·75周年】“寻找黄细亚”(之一)
盟员黄细亚是常德籍红岩烈士,以往并不为我们全市广大盟员所熟知。为了让更多的盟员了解黄细亚,自觉继承民盟先辈的政治信念、气节操守和高尚风范,弘扬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从去年起,民盟常德市委会启动了“寻找黄细亚”行动,“寻找黄细亚”课题组成员先后多次赴常德临澧县、重庆市采访黄细亚亲属、重庆民盟组织、红岩人物研究人员,查找相关档案,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人物资料。5月15日至18日,课题组成员彭梅华再次前往重庆市,进行专题寻访。
时间:5月15日 星期三
地点:重庆一中、歌乐山松林坡
从湖南常德来重庆之前,我是做了大量功课的,因为肩负着民盟常德市委会安排我寻找常德籍盟员红岩英烈的神圣使命。虽然看完了所有能找到的公开的与黄细亚有关的资料,但我深知,一定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史料和细节。寻找黄细亚的第一站,我选择了她曾经读过书的学校——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重庆一中。
重庆一中校史展览馆
彭梅华与夏珊珊交流
彭梅华与夏珊珊交流在教学楼七楼的一间办公室,行政办主任夏珊珊向我娓娓道来。她说,重庆一中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印迹的学校,你看,学校所有房子都是红色的,这代表着一种精神的传承。黄细亚是1949年重庆“争温饱、争生存”“四·二一”学生爱国运动的发起者之一,目前学校关于黄细亚的事迹主要也是她参与学生爱国运动的情况。那场运动后,学校一共有包括黄细亚在内的7名师生被害,黄细亚是最年轻的。一中也把4月21日作为校庆日,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纪念祭奠活动,每年新生、新教师进校,在校史的讲解中,都会讲到黄细亚的事迹。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团委会都会组织学生向烈士群雕献花,并朗诵黄细亚的诗。学校有一位党支部书记,叫张杰,每次上党课也会单独讲到黄细亚。得知黄细亚在母校受到重视,我的心里充满敬意,也为黄细亚感到无比的自豪。我问,可不可以查到她的学籍?夏主任面露难色说:“应该查不到了,如果有,我们的印象会很深的。可惜她牺牲的时候太年轻了。那个时候是战争年代,重庆在1935年后经历过两次大轰炸,被轰炸的就有我们的教学楼。”我问夏主任,能够告诉我黄细亚烈士遇难时的一些细节吗?夏主任说,当时,黄细亚烈士在车上是反抗最激烈的,敌人想把她当作突破口,她是第一个从车上拉下来处死的。据说,当时反动派是用裹脚布把她的全身体裹住、勒紧,然后对着胸口连开了三枪,中弹身亡。
重庆一中校史展览馆中的烈士群雕(黄细亚,前排右一)
讲述完后,她让一个叫佳佳的年轻老师带我到校史展览馆。走进校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包括黄细亚在内的8名师生(还有一位是在征粮运动中牺牲的)的集体浮雕。背着书包的黄细亚是那样的青春靓丽,眼里满是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我了解了重庆一中筚路蓝缕的创办历史,通过学校沿革,弄清楚了为什么有的文章记载黄细亚先后在江津国立九中、重庆市立二中读书的脉络。原来在1946年,江津国立九中等几个学校合并成立了重庆市立二中。1950年,重庆市立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合并为重庆市立中学,1997年更名为重庆第一中学。在这里,我看到《红岩女英烈》《党没有忘记他们——红岩英烈)》等书籍,它们记录了黄细亚的铁骨铮铮、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参观完校史馆,我来到学校南门附近的褐红色的烈士群雕。群雕中的黄细亚在最中间的位置,她扬着头,目光坚毅,风儿扬起她的短发。雕像下面的烈士纪念碑文,镌刻着每一位烈士的介绍。对黄细亚的介绍是:女,湖南临澧人,重庆市立一中学生,曾任学生会监事长,积极参加“四·二一”学生运动,1949年9月被捕……
重庆一中的烈士群雕(黄细亚,一排右二)
接着,佳佳又带我到学校档案室。在《“4.21”学运在重庆一中》《重庆一中校史(1931-2011)》两本厚厚的书中,找到不少关于黄细亚参加“四·二一”学运的详细记录,还有别人写她的回忆文章,还有她的诗文《一个微笑》《安定与建设》《勤俭与人生》等作品。我如获至宝,一一用手机拍了下来。
“4.21”学运在重庆一中
张伯仁(张真)在《原重庆市二中“四二一”学运补记》写道:“4月11日下午和晚上,市二中小龙坎分校临时学生自治会进行了选举,高六丙班的黄细亚、高六乙班的张宪分别当选为自治会的正、副监事长”“小龙坎分校临时学生自治会的分工是:理事长负责抓总,监事长黄细亚负责对外宣传。副理事长朱振民负责纪察工作,并协助黄细亚抓宣传……”“4月12日,由黄细亚、朱振民、张宪带领小龙坎分校200名同学到山洞校部清查,前后用了几天时间,查出学校贪污实据30余处。由黄细亚代表分校学生自治会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并向当时的《大公报》《新民报》发出了新闻稿。在此前后,还组织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地区宣传游行,揭露学校当局贪污的事实……”
黄细亚的国文老师郭垒在《殒落在歌乐山下的两颗明星》一文中深情回忆:“黄细亚,原先在市二中沙坪坝分校就读,听过我近三年的国文课。1949年4月,她不仅领导了市二中的‘反涂斗争’,当选为学校监事会的监事长,而且还组织发动群众参加了重庆市轰轰烈烈的‘四·二一’学生运动……”、“我对黄细亚的认识是从批改她的作文开始,其文笔之锋利,思想之敏锐,更是卓尔不群的。这个爽直热情而朴实温和的女学生,她留着齐额的短发,闪着明亮的大眼,穿着朴素,语气谦恭,跟人讲起话来常带着微笑……”
读这些文字,一个充满才情、热情似火、有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浓厚家国情怀的黄细亚形象生动鲜活地浮现在我的面前。
第一站,收获满满。谢过夏主任,我离开一中,滴滴打车直奔歌乐山。
歌乐山位于重庆西北郊,这里浸透太多烈士的鲜血。我问一位的士司机,你知道松林坡烈士殉难的地方吗?他说晓得。我随即上了车。在一个上坡拐角处,司机说,到了。我下了车,只见路边立着一块“松林坡烈士殉难处”的褐色标志牌。松林坡刑场因满山遍野生长着的松树而得名。松林丛中,地上一块“松林坡大尸坑殉难者纪念碑”上刻着:1949年11月29日,重庆解放前一天,国民党在溃逃之际,将关押在新世界饭店临时看守所的32名“政治犯”,由保密局特务押到此地秘密杀害。纪念碑两边还有两块碑,上面有每一位烈士的名字和简介。
松林坡烈士殉难处、殉难者纪念碑
我仔细寻找,终于在最后一位烈士介绍的中看到了一行字:“黄细亚烈士,字琼兰,笔名艾莱,女,湖南临澧人,1928年生,1949年9月被捕,同年11月29日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时年二十一岁。”
矗立在纪念碑前,我沉默良久,这是我的老乡黄细亚烈士生命最后定格的地方呀!我仿佛听到75年前那个寒冷黑暗日子里凄厉的枪声,我仿佛听到黄细亚那坚强不屈的呐喊……为了理想,为了信仰,她把如花的青春奉献给重庆这片红色的热土。我无比心痛地想,如果没有参加革命,如果没有那场屠杀,出身名门望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黄细亚,她该会拥有一个怎样不同的人生?
很想照一张烈士殉难处的全景,但是没办法照,因为旁边就是景区公路,正好在一个上坡的之字拐。身边一辆一辆汽车呼啸而过,不安全,只得作罢。
5月的重庆已是特别的热。离开松林坡,我又去了白公馆、渣滓洞。除了黄细亚,还有刘国鋕、陈然、何雪松、邓惠中……一共28位盟员在歌乐山遇害,在重庆即将解放的时候,他们的鲜血和无数共产党员的鲜血流在了一起……
松林坡部分殉难烈士名单
(民盟常德市委会 彭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