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75周年】“寻找黄细亚”(之二)
时间:5月16日 星期四
地点:重庆市档案馆、民盟重庆市委会
重庆市档案馆是我要去的重要一站,新馆位于渝北区。我查了高德地图,打车要一个多小时,坐轻轨也要一个多小时。一大早,我从磁器口站坐1号线到石桥铺,再转5号线坐16站到中央公园西站下,出站后步行约十分钟,到了重庆市档案馆。
重庆市档案馆
穿过一楼“重庆记忆”展厅,我径直来到二楼档案查阅大厅。我拿出民盟常德市委会的介绍信和身份证件对工作人员说,我想查阅新中国成立前、也就是民国时期的档案。工作人员引导我在电脑上检索“黄细亚”及其关键词,查了许久,可惜只找到两份资料,一份是关于赐发黄细亚休学证书上重庆市立第二中学教务处的呈,还有一份是关于请发给黄细亚等临时毕业证书上重市市立第二中学教务处的函。这些资料正好印证了我昨天在重庆一中看到的她的国文老师郭垒的一段回忆:“大约在1948年初,她因病休学了,回到了她因逃婚离开多年的老家。”我申请复印,档案馆的同志说,每天只能复印10张。这两份资料刚好5张纸,我请她们复印了两份。
档案馆“重庆记忆”展厅
然而,当我想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时,工作人员告诉我,按规定要有移交档案的同级机关开具的介绍信才能查。他边说边在电脑上查,“我看看,档案是重庆市委统战部还是民盟重庆市委会移交的?哦,是民盟重庆市委会移交,要有他们开的介绍信。”这一趟过来实在太远了。我一边打电话给办公室的同事让他们和重庆民盟联系,午餐也顾不上吃,一路转轻轨,在下午上班时,到达嘉陵江畔的民盟重庆市委会机关。在办公室拿到介绍信后,我突然改变了主意,想明天再去档案馆。我直奔宣传处,见到了快十年未见面的黄晓彦、余鲲,感到格外亲切。黄晓彦已是宣传处副处长,余鲲是三级调研员了。他们说,可惜张巡(原宣传处副处长、《重庆民盟》原主编、巡视员张涌)不在。之前我和张涌在微信里聊过,他说黄细亚是他的校友,黄细亚在重庆江津二中学习过,他也是那里毕业的。在接待室,我对他们说,今年是常德民盟成立七十五周年。黄细亚是1949年5月在重庆加入民盟的,她革命的主要活动地是在重庆。从去年起,常德民盟在梁平主委的带领下,启动了“寻找黄细亚”行动,这次特意派我来重庆黄细亚学习、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追寻她的足迹,收集她的资料和故事,是想丰富常德的盟史,弘扬民盟的光荣传统,用先烈的壮举和革命精神激发盟员的爱国爱盟情怀。说着,我把上午在档案馆复印的资料送了一份给他们,他们惊叹,说这些资料很有价值。
彭梅华与黄晓彦、余鲲交流
他俩一边辨认一边读,“查高三班学生黄细亚因病返乡请求休学一期,并经系长来出证明……”余鲲说:“这个字辨认难度太大了,得请张巡看一下,他是作家,是画家,也是书法家。我们在查阅民国报刊原件时,当时的很多字和现在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盟史研究中比较麻烦的。”黄晓彦看了印章上的字说,重庆市立第二中学就是国立二中,在合川。余鲲说,国立二中很不得了,《中央日报》上关于国立二中的新闻比复旦大学还要多。
余鲲对我说,重庆民盟虽然对“11.27”大屠杀中牺牲的28位盟员烈士有整体介绍,但由于人数过多,没有精力对某一名烈士作很详细深入的研究,你们常德民盟对黄细亚烈士的研究正好填补我们这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黄细亚是诗人,她诗写得很好,开展关于她的纪念活动有很好的载体,重庆每年的“11.27”纪念活动中,我们都会朗诵她的诗,我们感觉跟她特别亲近,对她的感情也更深厚些。
黄晓彦找出一本《热血铸丰碑——“一一.二七”盟员烈士铭》送给我:“这是我们编的一本合集,有一个28位盟员烈士的全景展示,有每一位民盟英烈的小传,还有烈士诗钞和怀念文章。”
我翻开书,看到了黄细亚的小传,看到了她1946年6月9日写于重庆雾城的《一个微笑》,用的是笔名“艾莱”。余鲲告诉我,在重庆,稍微有点名气的红岩烈士,人们都知道,连小孩子都知道。但遗憾的是,虽然面上的东西撒得开,但细挖的很少,包括连黄细亚烈士的年谱都没有,在重庆牺牲的28位盟员烈士没有哪一位烈士形成详细的谱系。如果每一位红岩烈士找一个人研究,大概需要500多人。民盟以前出过一本丛书,但是都集中在民盟中央这个层面,大量的民盟前辈都缺少这方面的东西。
《热血铸丰碑》
书中的黄细亚小传
听到这番话,我感到身上的使命更加光荣而艰巨。确实,自从加入民盟,我对黄细亚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除了她是我的老乡、我也爱好写诗之外,她在《西南风晚报》当过记者,我曾是《湖南日报》《常德日报》通讯员,我懂她的诗歌,懂她作为记者的正义感,懂她炙热的爱国情怀。我说,湖南籍的民盟英烈总共只有3位,其中红岩英烈只有黄细亚一人。对于湖南民盟1万多名盟员来说,我们就一个黄细亚。作为黄细亚家乡的民盟组织,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黄细亚,对她的精神、她的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去年,梁主委带领机关的同志到黄细亚的家乡临澧县“寻找黄细亚”,当地有黄细亚图书馆,还设有“黄细亚”奖学金,黄细亚是临澧人民心中的“江姐”。等回去之后,我想向梁主委汇报,看今年民盟申报民盟湖南省委会的统战理论课题能否就申报“研究黄细亚”。
聊完黄细亚,我们三人在“民盟重庆市委会”的走廊合影,正好专职副主委蒙格丽经过,我邀请她一起合了影。
彭梅华与民盟重庆市委会机关干部合影
晚上,我在宾馆细细研读黄细亚的作品。我很喜欢黄细亚的诗,她的《一个微笑》燃烧着火一样的激情。“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心!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旧人类的痛苦!以你诗的镰刀,去收割人类的幸福。”不难看出,她的诗作深受鲁迅作品的影响,鲁迅把文字当匕首,当投枪,充满战斗性,黄细亚也把笔当成了利器。去年“三八”妇女节,我组织女盟员玩“听歌猜歌名”的游戏,在猜《红梅赞》这首歌讲到红岩烈士时,我朗颂了她的《桃子》:“剥掉我的皮,我还有鲜红的心!吃掉我的肉,啃不动我的骨头!”她用鲜美的桃子自喻,以独特的意象表达出一位年轻女革命者不怕牺牲的顽强斗志和反抗精神,那份革命豪情令人动容。人间至性方为诗人!黄细亚酷爱读书,关心时事政治,在重庆二中学习期间,她和地下党员林志诚等发起组织了“五月诗学习社”,发表过不少“反压迫、争民主”的进步诗章。
黄细亚的诗虽然以前读过多次,此时在重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读,我读出了新的感受。(民盟常德市委会 彭梅华)